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强调,突出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持续完善“组组”协同监督、“室组”联动监督、“室组地”联合办案机制。河南省鹤壁市纪委监委聚焦派驻监督实践中存在的不愿监督、不会监督、力量薄弱、质效不佳等问题,从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入手,在引导激励、建强队伍、贯通融合、强化治理等方面发力,补齐短板、擦亮“探头”,全面提升派驻监督效能。
引导激励,破解“不愿监督”难题。针对部分派驻机构斗争精神不足、存在“老好人”思想等问题,坚持一手抓教育引导、一手抓考评激励,着力激发各派驻机构担当作为的主动性。坚持党建引领,加强派驻机构党支部建设,成立5个派驻机构党支部,由对口联系的监督检查室主任担任党支部书记,既联系指导加强党建、又联系指导业务开展,认真落实组务会“第一议题”制度,督促各派驻纪检监察组忠诚履行监督职责。实行“零通报”督导,市纪委监委按月统计分析通报派驻机构发现问题、案件办理、处置线索的有关情况,市纪委常委会定期听取派驻监督工作情况汇报,分管领导每半年召开一次派驻工作会议,并对一段时间内线索处置“零通报”的派驻纪检监察组重点进行业务督导。强化监督考核,把派驻监督情况纳入考核内容,将监督发现问题情况作为派驻机构主要负责人评优和先进集体评选表彰的重要参考,倒逼派驻机构自觉提升监督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建强队伍,破解“不会监督”难题。针对部分派驻机构干部纪检监察业务掌握不牢、专业化水平不高的能力素质短板,坚持抓好业务培训和实战锻炼,切实提升派驻机构履职能力。“选育”人才强基础,一方面将业务能力突出的派驻干部纳入全市办案人才库,统筹安排派驻干部参与案件查办,练强监督本领、提升实战能力;另一方面坚持派出机关和派驻机构一体管理,畅通派驻干部提拔交流渠道,力量向一线倾斜,重点培育监督业务骨干。“培优”帮带提能力,运用“抽调+指导+帮带”的方式,选派派驻机构年轻干部到市纪委监委进行培养锻炼,由业务骨干“一对一”进行帮带,结合典型案例和办案实际开展案例剖析、业务指导、技能传授。“订单”培训强素质,除开展全覆盖业务轮训外,市纪委监委精选业务尖兵组建“纪检监察业务讲师团”,根据派驻机构每月报送的培训需求,拟定具有针对性的“订单”教案,以月为周期分类开展小微课堂授课辅导。
贯通融合,破解“力量薄弱”难题。针对一些派驻机构人员少,办理重大案件时力量薄弱的问题,积极推动“四项监督”统筹衔接,形成发现问题、处置问题、整改问题的合力。推动“两个责任”同向发力,制定被监督单位党组织履行主体责任情况向纪检监察组定期通报、纪检监察组与班子成员意见交换、班子成员有关问题月度报告等多项制度措施,督促各派驻机构完善与驻在单位定期会商、重要情况通报、线索联合排查、联合监督执纪等工作机制,健全与驻在单位机关纪委和下属单位内设纪检机构信息沟通、工作指导机制,推动派驻机构和驻在单位同题共答、形成合力。强化“室组”联动监督,市纪委监委监督检查室与派驻机构共同建立5个监督执纪执法协作区,针对监督重点事项,明确协作联络员、牵头人的具体职责,定期召开协作区工作例会,推动形成组织有序、调度有力的“片区化”管理协作体系。加强“巡组”监督协作,构建派驻机构同巡察机构在巡前、巡中、巡后的贯通协作工作闭环,派驻机构第一时间向巡察组报告被巡察单位政治生态、日常监督检查发现问题情况,提出巡察期间需要深入了解的重点人和重点事;针对巡察中发现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等问题,派驻机构提前介入,按程序快查快办,高质高效处理移交线索;巡后建立工作台账,督促驻在单位对巡察反馈问题及时整改到位。
强化治理,破解“质效不佳”难题。针对部分派驻机构重案件查处轻问题治理、找不准问题病灶等情况,以政治监督清单化、日常监督专项化、靠前监督精准化为工作抓手,推动监督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政治监督清单化,指导派驻机构围绕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梳理政治监督重点事项,运用“清单+台账”“督办+治理”“专责+协同”的政治监督模式,对驻在单位党委(党组)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情况开展监督检查,督促对相关问题及时整改到位。日常监督专项化,指导派驻机构结合驻在单位行业特色和突出问题,聚焦内部管理薄弱点,细化明确专项监督事项,统筹使用驻点、调研、嵌入等监督模式,及时发现问题,推动监督精准发力。靠前监督精准化,推动派驻监督关口前移,加强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发现和治理,督促驻在单位通过加强自我检视、组织群众评议等方式,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排查,充分运用第一种形态,筑牢监督执纪“第一道防线”。同时,深化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工作机制,及时督促相关单位用好行业领域典型案例,深挖案件反映出权力运行、监督制约等方面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切实制定好整改方案,推动防范和治理腐败问题常态化、长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