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访问商州纪检监察网网站!

审查调查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廉政之窗 > 审查调查 > 正文

商州推动四个“常态化” 践行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

发布时间:2016-06-20 来源: 【字体: 作者:屈延林 浏览次数 [打印] [关闭]

商州积极推动四个“常态化”,把握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这一关键,从根本上践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切实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   

一是推动谈话函询常态化,筑牢纪律“防火墙”。践行惩前毖后方针,运用好谈话函询这种方式,能切实减少工作量,节省资源。谈话函询是对党员干部负责任的做法,更是监督执纪的第一道防线。一是要体现严肃性,说明政策。要求被函询人必须端正态度,认真对待谈话函询内容,实事求是,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二是要突出实效,研判重点。对有反映问题要仔细梳理,突出重点问题和真实性较高问题,有针对性的谈话函询,其目的是抓早抓小、动辄则咎,防止党员干部由小错酿成大错、小问题变成大问题。三是要防微杜渐,宽严相济。通过谈话函询,对存在一些不当行为或其他违纪苗头的及时提醒教育,对没有严重问题,要及时予以约谈提醒,让被谈话人警觉起来,及时整改。2016年以来,开展任前廉政谈话3期70余人,诫勉谈话25人次,函询4人次,对全区81个单位开展了党风廉政建设季度研判,及时给党员干部打上“预防针”。

二是推动干部约谈常态化,时常提醒加压力。约谈是第一种形态的形象体现,也是加大执纪力度的重要方式,小过即问、小错即纠。实施台账化管理,建立一人“一套约谈方案、一份约谈提纲、一份问题清单、一份签字背书承诺”的“四个一”约谈制度。一是对班子成员约谈。定期约谈班子成员是否认真履职尽责做好了本质工作。二是对党委、纪委主要负责人落实“两个责任”约谈。下属违纪被问责,约谈领导,提高落实主体责任的担当精神,增强抓早抓小的意识,形成共同维护党的纪律的合力和压力。三是对基层干部约谈。对基层党员干部开展约谈活动,有力的增强工作主动性,提升敬畏意识。2016年以来,区级领导人对工作对象约谈80余人次,部门和镇办党政主要负责人对基层干部约谈提醒200余人次。对7个镇办的党委书记、纪委书记因查处侵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不力进行了约谈。把监督、管理、团结、教育、挽救党员干部的责任和压力,层层传导给基层。    

三是推动各项巡查常态化,切实预防增手段。商州区纪委通过派驻机构联合巡查,镇办纪委联合巡查各项工作专项督查等对辖区内党员干部小问题早提醒、早警示,切实落实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一是要落“实”。坚持问题导向,带着问题查,实事求是的对标查找整改,防止走过场。二是要“深入”。把查处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推向深入,面向全体党员干部,巡查沉下去,做到层层加压,把压力传递到每一个角落。三是要抓“小”。注重各方面细节,从小事抓起,检查基层党员干部有没有苗头性、倾向性的违纪违规问题,对发现的小问题及时提醒责令整改,防患于未然。2016年以来,区直派驻巡查组巡察2次,共发现问题线索45条,给10个相关单位发督办函,要求整改落实到位,切实的增强了预防手段,为落实第一种形态做好工作保障。    

四是推动教育提醒常态化,强化宣传“敲警钟”。履行监督职责把纪律挺在前面,开展准则条例知识竞赛,组织开展党员干部“两学一做”活动,让广大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到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释放“纪律真正严起来了”的强烈信号。一是“猛击一掌”早唤醒。对那些游走在违规违纪边缘的党员干部,要给予严肃坦率的、不留情面的批评,让当事者知羞知耻,红脸出汗。二是要以“小官、小案、小事”为鉴“正衣冠”。对违纪问题真正管起来、严起来,对村组干部等“小官”,“三难”问题等“小案”,“吃拿卡要”等“小事”,发现一起惩处一起,不搞下不为例,让违纪违规者真正挨到板子。2016年至今,下发通报7期,曝光违规违纪党员干部50余人次,真正做到用“身边事教育身边的人”,让“勿以恶小而为之”警醒广大党员干部,在工作、生活中做到慎小、慎微、慎始。第一种形态是关键,但是不能脱离其他三种形态而独立存在,只有有机结合,相互补充,才能发挥纪律和规矩的正面引导作用和惩戒警示作用,努力实现惩处极少数、教育大多数的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


[网络编辑:刘盼]